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
(一)本科学制
基本学制:四年
(二)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
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备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项目规划、工程设计、研究开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能在土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工程造价咨询等领域从事研究、技术操作与开发、管理等工作应用创新型国际化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培养,毕业生具备下列能力:
(1)经历土木工程专业的执业锻炼,能够在团队中或独立开展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以及科技开发能力;
(3)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惯例;
(4)具备一定的工程全面管理能力,具备注册建造工程师素质和能力。
(四)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土木工程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开发)满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的体系、结构、构件(节点)或者施工方案,并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在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标准,评价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到责任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9)个人和团队:在解决土工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体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10)国际视野:能够就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表达或回应指令。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够跨文化沟通交流,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土木工程领域国际规则和惯例。
(11)项目管理:在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环境中理解、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提高自主学习和适应土木工程新发展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土力学、基础工程、钢结构、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