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中外合作)
一、培养方案
(一)本科学制
基本学制:四年
(二)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机械工程专业基础和人文基础,专业竞争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进行跨国学习、工作并具备终生学习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完成学业的学生有能力在世界名校深造攻读学位或就职于全球知名企业和国际组织。
(1)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基本原理,机械加工、材料制备、成型,及产品设计和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工程科学领域的实验和计算方法;具备研究和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创新性地利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进行机械工程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创造性解决专业领域技术问题的能力。
(2)具备国际化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英文材料、运用英文进行专业写作和技术交流;通过全英文培养模式、海外实习等途径培养学生能够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具备宽广的国际化视野、了解国际惯例;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力,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3)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品质、突出的交流和实践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领导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案写作能力,能够就复杂工程与科学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适应动态变化及时掌握材料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在实践中持续提升自身素质。
(四)毕业要求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识别、表达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机械装备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能够进行生产组织,并在设计和制造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得到合理的结论。
(5)能够针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解决方案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械工程领域的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机械装备的设计、制造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有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能够进行多文化背景的技术交流,具有国际视野,了解机械工程领域国际规则和惯例。
(11)理解并掌握机械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
核心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材料成型工艺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技术与编程、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